今天陪同男友去參加一場婚宴,覺得現在的婚宴跟以前真的差很多。
以前的婚禮上,新娘如果稍微寒喧致意,就會被廣大的親友團們評論為"大面神新娘"
意指:非常大方不害羞的新娘。
反觀現在的婚禮,新娘落落大方的揮手進場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,更何況還有拿MIC唱歌跳進場的。
今天看到新娘中場時換了短禮服進場,著實有點嚇到我這老人家,時代的衝擊感還蠻大的。
也不是說不能接受,只是被問及到如果以後要辦婚禮,我會想要我的婚禮PARTY是怎麼樣的。
我想了想,我還真的是一點都沒期待過自己的婚禮是什麼樣子。
因為看了很多的婚禮,也聽多了很多負面的後續報導,總覺得這樣的婚禮已經變了調。
相較之下,公證結婚似乎省事跟省錢許多。
當然,想歸想,百對的新人當中,能有1對是自已做主的就偷笑了,通常是爸媽的意見為意見,所以才有偶爾脫序的婚禮節目出現。
回歸原始,婚禮的定義到底是什麼?
應該是一群人開心的來參加喜宴,然後帶著美好的回憶回去。
禮金多寡,宴客菜色應該都淪為配角。
但夢想與現實總是有一段差距。
我本來也想過不要用辦桌的方式,但是自助餐的方式會讓某些賓客吃不到東西。
因為貴的料理總是有限,沒辦法每個人都享用到。
例如:晚到的客人只"看"的到龍蝦鮑魚九孔,但都剩下空殼。
再者,自助餐的現場可能很零亂,因為還可能夾雜非婚宴的客人,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大手筆的包場。
所以....該怎麼做到賓主盡歡呢?
忽然覺得…
以前封閉道路的露天流水席好像也不賴,再請幾個小歌星來唱"熱線你和我"好像也不錯。
到時候我就吹個半屏山跟大紅禮服來見客……
哈…一定很有趣。
敬請期待。